注册 登录
莫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茅山莫二的个人空间 http://eww.moszq.com/?84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广西北部湾沿海古运河及水运体系考述 秦红增 杨琴 摘录

已有 1963 次阅读2015-11-28 21:26 | 交州水道

广西北部湾沿海古运河的由来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统一南岭地区,设置合浦郡,以合浦为始发港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其水路线大致为:湘江(长江水系)-灵渠-漓江(珠江水系)-桂江-西江-南流江-合浦港(出海)。汉代合浦县大致为今天的合浦、北海、浦北、灵山、横县、钦州、防城港、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和广东廉江县等地,基本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相吻合。经考证,当时合浦港由六大古港口构成,其中知名的有乾江港(古称乾体港)、大风港 、三汊港 、永安港 、大廉港 、英罗港。这些古港口西与钦州接壤,东至山口与广东交界,与这一带海岸线上的陆路交通相呼应,形成了历史上的钦廉雷交通要道,连接了当时岭南地区,更是岭南九郡与中原往来的必经之路。

其中合浦六大古港口中靠西的大观港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大观港位于合浦西部的西场镇,是大风江的入海口处,与钦州湾(古称龙门七十二径)接界。通过古运河,便可“直通龙门七十二径抵钦城……假令二地不便舟楫之故,皆可凿之使通,皆可不必踏外洋之险。”据《合浦县志》卷一《舆地志·河流》记述:

    合浦大观港有潮西通,名九河江。江口有赤羊墩,疍人取蚝于此,又名赤蚝墩。父老相传,马伏波征交趾,合浦由外海运粮至,军桓苦乌雷风涛之险及海寇掠夺之患。遂昼夜凿白皮蜂腰之地,以通粮船。乃束羊于鼓,系铃于鸟,置于墩上以疑寇。此河直通龙门七十二径抵钦城。其掘凿处约长七八里,阔五六丈,深三四丈,其两头潮水尚通,但中间水木植交生耳。此水一通,实钦廉舟楫之利。嘉靖己亥,太守张净峰公与义民文通尝亲至其地踏勘,欲疏凿之,不果。予以为廉境之山由东逶逦而南直出,曰冠头岭;由西逶逦而南直出海外,曰乌雷岭。今二山对峙,相去可二十里,古为合浦为海门,迨谓此耶。诚华夷之疆域,南徼之扼塞,附海之邦。所元者,冠岭之东,地亦蜂腰,大潮亦及。假令二地不便舟楫之故,皆可凿之使通,皆可不必踏外洋之险。

    上述记载如马援将军夜凿航道,虽不无夸张或神话之处,但广西北部湾古运河的存在却属实情。根据现有的传说、实物等文化遗存,今人的考证、论说及笔者的实地考察,这一区域古运河从东往西有三段:钦州古运河、皇城坳古运河、潭蓬古运河,与古合浦港口一起,构成了古代广西北部湾的水运体系。

钦州古运河

钦州古运河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西坑村龙眼山村旁。目前已知运河痕迹长约2.5公里,宽4~5米。东接九河渡大风江(古称大观港),经杨二垌,到达龙眼山村南边时,环绕山脚,开挖成运河,呈西南走向,出龙眼山村南约2公里后,出海可以直达钦州湾(古称龙门七二径)。不过目前运河已废弃。

当地民们讲,村旁那条叫杨二涧的小河,就是明末清初抗清农民军首领杨二(即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部将杨彦迪)率领部下挖掘而成。传说杨二被清兵包围于九河渡,大家都认为杨二部队将被消灭。但是杨二在上天的帮助下,只用了一个晚上挖了一条运河,沟通了九河渡和西坑江,然后从九河渡逃出包围圈。

    但从文献资料来看,古运河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时所开挖可能性较大。可能是马援运粮和生活用品时,为躲避三娘湾风浪和海盗而开凿的,但后因各种原因成了废址。到明末清初的时候,被抗清农民军首领杨彦迪所利用,因此当地村民误以为是明朝时期开凿的。据《钦州志》记载“九河渡,在州东之岭门村侧,距城一百一十五里,东通大观港,西达龙门,旧传明季海寇杨二,鎜为剽劫之所,或曰伏波征交趾时,疏为运粮道”。

皇城坳古运河

皇城坳古运河(皇帝沟)遗址位于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北起于芒箕涡, 西段位于公车镇,因其靠近皇城坳古遗址而得名。目前该古运河还未正式命名。今天皇城坳古运河的海运功能已基本丧失。

关于皇城坳古运河的来由,当地流传着四种说法。一说为当地民间流传着“倒流的海沟是马援所挖”。相传东汉时期,汉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平定南疆交趾郡征侧、征贰之乱。当时部队所乘“楼船”为载10人左右的小船,不能行于深海,只能沿近岸浅海航行。为防止触礁,伏波将军请当地松径、啼鸡、豪丫三寸村民充当向导,穿梭于光企半岛海沟间。当航运到浅水区,无法通过时,便派兵勇下水,挖沟。《后汉书.马援传》记载,“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二说是南唐安南节度使高骈所开,其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为沟通交趾广州凿通白龙到石山(今潭蓬运河)。三说是宋朝时期,为沟通中越两国沿海地区民间海上贸易而开。从安南进入中国内路,经过天威遥(今潭蓬运河)到洲墩(今防城港的月亮岛)后,有三条水路可走,一条是沿着防城江直上到防城古城,一条经豪丫村到冲仑江,进入钦州界,一条沿倒水坳、暗埠江经过倒流村到皇城坳,进入天分遥(今又称为龙门七十二径),沿钦江而上,抵达钦州博易场,或再上合浦,或上灵山。直至今日,从潭蓬运河经光企半岛到钦州,穿过皇城坳古运河仍然是最短的海路。四目前最为流传地说法是郑成功部将杨彦迪率部队所开。运河中段经过的古皇城据说是龙门水陆总兵杨彦迪修建的军事指挥中心(皇城,民间也称王城)。据现住于运河两边附近的彭公角、皇城坳、陆屋、骆屋等自然村的老人说:“300多年前(约清初嘉庆年间)这一带基本处于原始状态,他们的族祖搬迁到这一带时这条沟就已存在了,因而不清楚修建的年代,但关于这条沟的名由,这些村庄都有一个相同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二’的在这一带称‘王’,是他祈请‘天兵神将’盘挖了这条沟,因为族宗流传都把杨二叫‘杨皇帝’,所以祖先到这里开族立村时都一致把这条沟叫‘皇帝沟’”。

潭蓬古运河

潭蓬古运河位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月亮湾附近的潭蓬村和潭西村之间,又称“天威遥”“天威径”,因运河所经之处-仙人坳,全是海石结构的丘陵,工程浩大,若非仙人,难以开凿,因而又被当地人称为“仙人垅”。运河宽数米,长约10公里,拦腰穿过江山半岛,沟通防城港和珍珠港,海水涨潮时可通航。

    据《岭外代答(天威遥)》所录唐人“天威遥碑”:安南静海军地皆滨海,海有三险,巨石矻立,鲸波触之,画夜震汹。漕运之舟,涉深海以避之。少为风引,遵崖而行,必瓦碎於三险之下。而陆有川遥,顽石梗断焉。伏波尝加功力,迄不克就。厥后守臣屡欲开凿,以便漕运。锥钁一下,火光煜然。高骈节度安南,斋戚祷祠,将施功焉。一夕大雨,震电于石所者累日,人自分沦没矣。旣霁,则顽石破碎,水深丈余。旁有一石犹存,未可通舟。骈又虔祷,俄复大尔震电,悉碎余石,遂成巨川。自是舟运无艰,名之曰「天威遥」。退而求诸传,载天威遥事略同,但不若是详尔。”

    根据上述记载,汉代名将马援南征时就有意开凿此运河,但“及施功用, 死役者不啻万辈, 竟不遂其志”(全唐文卷八百五天威径新凿海派碑),数万劳工劳而无功,侧面反映了当时开凿运河的艰辛,后由于马援部队忙于战事,开凿之事遂搁浅。高骈之前唐代有三位安南都护开凿天威径。半个世纪以后,由于后来船只更大, 而淤积堵塞,航道变窄, 不知何时起不利于航行, 于是高骈令人疏浚[10]。据《唐书.高骈传》说,运河通航后,往来“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至今赖之”。自十世纪起,安南独立,与宋朝交恶,多次侵边,大概就在此时,“天威遥”逐渐被废弃了,现只遗留下潭蓬水库一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