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8|回复: 1

中卫有个莫家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8 22: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塞上江南宁夏川,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位出门人路遇住店,宁夏人都有睡热炕的习惯,但旅店的热炕只能睡一个人,其他人要睡冷床,有人提议看谁把自己家乡说的高,谁就睡热炕,银川人先说:“银川有个北塔,离天还有丈八”。中宁人接着说:“中宁有个牛头山,扎起胳膊够着天”。中卫人是莫家楼的,灵机一动脱口而出:“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入到天里头”。赢得了睡热炕权,莫家楼也因此名扬宁夏山川。
  莫家楼是个村庄名,过去有没有楼老辈人也说不清楚。顾名思意,应该有过楼吧,仅记得儿时,村里有一大土台,高约两丈,方园亩余,土质坚硬,久经风雨侵蚀,显得满目疮痍,台顶上长满野枸杞,也许是迷信的缘故,没有人去动土台的土,看样子有些年头了,我想这土台大概就是莫家楼的台基吧。据说清朝同治年间,台上建有楼,后来被土匪烧了,只留下这个风水堆。直到五十年代末,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十几人拉一辆大轱辘车,拉土台的土垫操场。土台从此消失了,也算为莫家楼发挥了“余热”。
  其实莫家楼的出名,也不是吹牛吹出来的。早在三十年代的《西北日报》就以“人烟稠密、风景佳丽,人民生活比别的村子宽裕的多”赞誉之话。报导过她。打破沙锅问到底,说来话长了。
                    〓天 时〓
  光绪32年(1906年),内蒙古察汉池盐池作为外债抵押,盐税权划归比利时国,在中卫新墩设仓销售,使新墩商业日趋繁荣,后来由于盐运业务扩大,建仓设场需要不少耕地,大盐商尽盛魁老店主刘尽善联络家乡人和莫家楼绅士,让出自家耕地,欢迎盐务局迁往莫家楼。遂大兴土木,于民国十四年(1925),由莫家楼解放后第一任乡长莫忘忠的祖父包工建设盐局。历时4年,建成办公、生活用房及库房80余间,土夯围墙高丈八,底宽九尺,上宽六尺,有防守女墙,四角有岗楼。高大的砖雕拱门上“比商卜内门盐碱公司,中条盐场公署”两名并列,由三名比利时人和中国盐务人员共同管理。可谓中卫最早的中外合资公司。
  1927年盐税权收归国有。成立甘肃省中卫盐务局.进行盐务储运、官督商销。内设产盐局、盐税局、辑私局和盐警队固定职警人员一百一十余人,冬季大忙,临时增佣工百余人。内蒙察汉池的盐用骆驼运往莫家楼盐局,路上要走七八天,从入冬到来年春季每年投入的骆驼近10万峰次,仓房灌满盐后,另有百尺见方砖砌围墙用于露天诸盐,装满的盐堆呈一高数丈的银色“金字塔”,俗名盐坨,蔚为壮观。运盐驼户有蒙族,他们的骆驼叫蒙驼每一链骆驼前有一峰供骑坐的骆驼,驼鞍很漂亮。也有回,汉族驼队,拉骆驼的人步行,没有专供骑坐的骆驼。
  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占领呼和浩特,吉兰泰盐池运输的道路中断,只能由中卫转运,此时四川、陕西、河南盐源告急,又求之于莫家楼,于是莫家楼盐业市场大热起来,运销量超过了抗战前的三倍,加之中卫处于抗战大后方,相对较安定,成为外地商人蜂拥而来投资的理想选择。
  入冬后,莫家楼每天有上千峰骆驼进出,从北沙窝到莫即楼一路绵延数十里的驼队,非常壮观。这些驼队返回时,购买米面、布匹、白酒、茶叶等物。莫家楼的盐再用十几辆牛车转到黄河边,装船渡河,然后装马拉胶车运往固原、平凉陕西等地。返回时又运进红糖、干果、布匹、棉花、药材等货物,从内蒙到甘陕,形成一条千里商贸之路。
  盐务局迁到莫家楼,产生了连锁反应,地产开发带动建筑,建筑带动木工、瓦工、杂工,从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莫家楼的一般村民有的被雇佣去盐库背盐、装盐被称作盐夫子,有的赶车运盐,叫车户;女人缝盐袋封口叫缭包子的。有的开磨面坊,有的做小生意。这里的有钱人比别处多,主要是地主官僚、商人、盐局职员,许多盐工、长工生活贫苦,无房无地甚至家无隔夜粮,还有更穷的鳏寡老人、乞丐和妓女。
  “老羊皮袄狗皮帽,骆驼蛋蛋毡辄老”,是中卫人冬天四大宝,驼粪俗称骆驼蛋蛋,晒干后用于生火取暖做饭,莫家楼的人大多不用煤碳,家家炕前连一火炉,炉膛和一般炉子不一样,呈上大下小,鸡窝一样,俗称鸡窝炉子,生火时抓一把麦柴点着,倒上驼粪,上坐一沙锅,炉火被吸得呼呼响,一会儿炕也热了饭也好了。小孩子半夜起来跟着骆驼转,捡拾驼粪,家家房上晒满骆驼蛋蛋。有了这么多来往的驼队,车辆,需要住宿,人需吃喝,驼需草料。由此派生出许多车马店、驼店、商铺,莫家楼又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吸引了九省十八县、四十六种姓氏的人到这里做生意,有蒙、满、回、汉四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创繁荣。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这里有山、陕、鲁、豫人开的大店,也有平凉天水人开的小铺,还有提蓝叫卖1小贩、卖油郎。棉布绸缎、烟酒糖茶、针织百货、香表火柴、陶瓷五金、文具纸张、干果调料、米店面铺、碾房磨坊、油房醋坊,回汉饭馆、风味小吃、中医西药,还有赌场、烟馆,应有尽有,难怪有人说:“中卫城里有的莫家楼都有,中卫城里没有的莫家楼也有”,莫家楼当时较大的字号有“尽盛魁”、“鸿泰店”、“春兴永”、“中兴泰”四大富商,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尽盛魁”自有骆驼三百多峰,店铺十七处,市房一百多间,店员二三十人,是全省闻名的富商。四合院外有花园,奇花异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村民也可入内观赏。另外在中卫新墩还有一处更大的别墅花园,被马鸿魁看中,这期间正值尽盛魁钱柜被盗,警察严刑逼供,酿成冤案,惊动了驻军及《宁夏民国日报》,上诉状递到了马鸿魁手中,东家刘汉卿原本忠厚诚实,这次外出归来,遇到这件麻烦事,吓得跑到定远营,送“宝雨衣”一件,请王爷说情,并将新墩花园大门重修,加横额“颐养太和”送予马鸿魁,又为被冤人补赏损失,赔情道歉,披红挂绿,恢复名誉才了结此案。次次被盗500元,送出的何止万金。刘汉卿能赚钱会花钱,因祸得福,后被马鸿魁封为宁夏省参议。他家上堂屋的中堂上写着“创业难,创业难,创起家业如登山,五更起,半夜眠,唯恐儿孙后来难。”的治家格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22: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辉煌的莫家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