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10|回复: 13

书体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8 0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2-28 00:49 编辑

             书体源流简介
  我国文字已有四千多年之历史,相传上古结绳记事,继之以绘形记事,便逐渐发展成为象形文字,再经过上古之先哲整理,便成为现在所谓甲骨文,因当时未有纸张丶只在龟甲丶兽骨等上面刻画文字以作记载,故后人名之曰甲骨文。俗传为仓颉所创制。此种字便是我国草创之文字。
  
    龟甲        
         

                     兽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7 18: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字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益寿延年,有时间者练字实在是最明智之举。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5 15: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远有研究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 12: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好啊,好有心啊,莫家有人才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0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莫永甫 发表于 2015-2-28 11:40
布远兄中国书法情有独钟丶

对于汉字书法确实好中意欣赏,比如上面的隶书,笔画蚕头燕尾,静中带动态,字形十分美观,无论是阅读或作观赏都令人赏心悦目。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0: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2-23 20:52 编辑

篆书:在「甲骨文」雏形字之基础上丶随着社会发展及需要,经先哲之增删整理,便成为现在所谓大篆之文字。有人称之为籀文,相传周宣王时有一个名“籀”之大夫所簒订。所谓石鼓文丶钟鼎文,即后世从古代遗留下之石鼓及钟和鼎等丶上面所刻或铸上之字体,就名之曰石鼓及钟鼎文。上面各种字均属大篆一类。到秦代兼并六国灭周之后,丞相李斯将六国各地之文字丶篡订统一起来。且社会进步丶书写上亦随之比较严谨,及讲究齐整,当时之字体稍有具长形而有章法,后人称之为小篆或秦篆。从甲骨文———大篆———小篆,现在都统称之为篆书。
   篆书在现社会之实用上,只有章印之用。其余只供文字历史上之研究丶及作艺术欣赏而已。

   铸鼎

        石鼓

                           
                                            小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0: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2-24 22:46 编辑

隶书:在秦代统一中国之后,社会已再进一步发展,对文字应用更为广泛,书写上自有简便之要求流向,而篆书之笔画繁复,书写甚为费事,因而当时有狱吏程邈丶获罪在狱中,将篆书之结构简化丶及将圆转之笔画改为方折,于是应用起来丶运笔大为方便,此种字为一般书写公文小吏所欢迎,咸采用之,当时该类小吏百姓称之为「徒隶」丶于是名此种字曰隶书。有说该种字为程邈所创作丶当时程邈被囚叫「徒隶」丶因名之为隶书。
    到汉朝时代秦隶逐渐脱尽篆意,至东汉后期为最成熟阶段,字形隽秀丶结构谨密丶笔意潇洒丶章法整然,更发展成左右有波磔(为撇捺之前身)丶风格多样,而成为优美多姿丶富有高度艺术性之汉隶书体。
    故现在文字实用上丶隶书虽已为楷书所取代,但其书法艺术地位丶由于其独具风格,故仍然能够保持不替。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汉「曹全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0: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3-1 00:36 编辑

楷书:亦称真书,始于汉末,成于魏,而盛于晋,盖社会之进化丶对事物之影响,系自然现象,文字之需用更多丶而对其简便之要求丶更为迫切,故在汉中叶时代丶有人将隶书草写以求简便,此种字当时名之曰章草丶亦称隶草,(详见草书栏内)略具撇丶捺丶钩丶挑点等之初步笔法,(按该种字因是草写,有萦带相连,倘将其笔笔分清正写,则实具楷书之轮廓,)到汉末有人再将章草化为正写,此便成雏形之楷书。『文字志』说:「汉建初中王次仲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此已说明有撇捺之状。有说楷书始于魏丶按魏年代甚短,且吴之谷朗碑丶已具楷书之形格意态,由此可见楷书实始于汉末,至魏代已到成熟时间,有名之楷书书法家钟繇就是魏人。至晋代更为鼎盛,杰出之书法家丶有王义之丶王献之等。
   楷书之流行最广丶历史最长,实用至今已将二千年,按其原因是能适切实用,既清晰又简便,无繁复之弊丶有洒脱之优,且字形端荘丶笔画娟秀,风格能多样变化。经历代先哲之发扬光大,尤其以唐代再创高度艺术水平丶有书法家如欧阳询丶虞世南丶禇遂良丶颜真卿丶柳公权等多人,宋丶元以下杰出者丶亦代有其人,如苏轼丶赴孟俯等……均各具风格丶自成一家。显着易于区分之楷书字体丶有王丶北魏丶欧丶颜丶柳丶苏丶瘦金(宋徽宗所创)丶赵等多种,各有其独特之风格丶与优美之处。
   楷书字体丶除适切实用外,其卓越之书法艺术丶较之隶篆等各体,似更为丰富多姿,故其独能保持历史最长,未为别种之新字体所取代,盖因其从隶书之固有艺术基础上丶而再进一步发展,对简便与艺术水平,已到达相当高峰,故直至现在仍未有更简便丶更优美之新字发展之征象。为文字历史:寿命最长丶应用最广丶体材最丰富之书体。


晋中书献之:洛神赋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赵之谦(北魏)
      
赵孟俯「妙严寺记」
      
「颜真卿多宝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3-1 10:04 编辑

草书:『章草』之起源,亦溯源于汉隶,自汉承秦绪丶发展秦隶之后,到中叶时代,有人求书写上较为便捷丶将隶书运用草写,笔划之间有萦带相连丶创开连绵笔势,但沿袭隶书笔法,特别是“捺”笔尾端丶完全保留隶形,另具风格,而字形实开楷书之先河,当时称之为章草,亦称隶草。传说系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因史游有「急就章」刻帖流传丶故名之曰章草。亦有人说:汉章帝爱隶草简便,叫杜度上表章用隶草,故后人称之为章草。亦有人说:魏文帝“曹丕”觉得此种字较为简便,命大臣上表章可用此种字,故当时人称此种字为章草。  

    总之章草在汉末到魏初丶于时楷书发展尚未臻完善之时期丶系一种曾经受人乐用之主要文字,在文字发展历史中丶起颇为重要之作用。到现在则只为发展过程中之一种参考字体丶及艺术欣赏之价值地位而已。


                       史游:急就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3-1 13:34 编辑

今草:(即现在流行之草书,因有两种草体丶故区分为“今”与“章”丶以免混淆,)相传后汉时———张芝———丶从章草之基础上丶加以变化而成,因其运笔流速丶上下相连一气呵成,故有一笔草之称,当时———张芝———有草圣之号。
   按草书之本旨,存意汰繁,纵非一气挥成丶亦必盼顾呼应丶拱揖相向,但其笔法溯源隶草,故其笔意与楷书行书丶是各有途径,张芝之后丶草书之发展,大概可分为三系。
   1丶张旭丶怀素一派是笔势连绵,意态放纵,故有狂草之称。
   2丶王义之父子一派是连绵较少,笔划清秀丶间离行草另具一格。
   3丶智永丶孙过庭一派则少作连绵体势,字字区分较有规矩,但意态同样活泼飞舞,初学者摹临较易。
   草书(今草)笔势豪放丶意态洒脱,在书法艺术中有高度评价,但在实用方面,因水平难于普及,别人不易认识而受到局限。

                   张旭:肚痛帖
                          
            怀素:自叙帖
                 王义之:太常司州帖
                        
                    祝允明:赤壁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1: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3-1 16:17 编辑


行书:行之与草、其表面虽然相似,但溯源实在不同,行书系由楷书简速书写、适应实用上之简便要求、自然流向而成。按唐怀瓘『书断』说:「行书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魏钟繇已善行押书,到晋尤为盛行,如王義之「兰亭序」等,实创行草之艺术高峰。并王献之亦尝向義之建议:「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不若槁行之间……大人宜改体……。」由此可见、行书系从楷书简速书写、脱变而成。
  但楷、草、篆、隶、都有一定之笔划体材,惟独行书却无显明规定之法则,如果写得正规一点、就称之为行楷,倘写得稍为放纵则名之为行草,书断所说:「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就是此意思。行书介乎楷草之间,较楷书写法简捷,不如草书之潦草难识,无楷书之严谨限制、有草体之洒脱精神,且水平易于普及,故其对实用方面、及发挥书法艺术上、均有其卓越独特之优点。总之文字之进化程序,是由简单而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繁杂,但亦随社会进化整理而精简,再经历代先哲之精研改进、与发扬光大,逐渐发展而成为现在多样风格、优美独特之各种字体,为带有民族色彩、而秀丽多姿及富有高度艺术性之书法。

          苏轼:天际乌云帖
          柳公权:兰亭诗
                              
          文征明书「腾王阁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3-1 20:38 编辑

附录:现在几十年内有一种新字体流行丶名曰“仿宋”,字形略具长方,按其体材似属楷书范畴之内,其字无纤浓之分,笔划大部具线条形,类脱胎于“瘦金书”,而笔势起末丶状如木刻“宋题”丶尤其划之末端及转折处,其名仿宋殆由此而来。但其结构严谨丶笔划正直劲秀丶别具风格,因其清晰整齐,多用于广告说明等文字,惟书写上颇费时间,似未能普遍应用于一般写作。
兹摘楷行隶篆四体丶写成千字文,俾供初学者参考,前有四体千字文系用草书,编者以行书较广泛实用丶故用“行书”。为阐释“仿宋”形格起见丶本段特用仿宋写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5-3-2 23:39 编辑



   回家过年,偶尔翻阅了这本俗称“老黄历”的老书,看到了这篇文章,因为里面用的是繁体字,而字体又是用毛笔书写而成,阅读起来别有一翻感受,加之这本书已有些年头,页面已发黄,但是觉得文章写得很好,还可以一读,特地抄录上来与大家分享。书本的封面已残缺,书名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是香港出版。
   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繁体中文」登录,进入本帖阅读,能够获得另一翻的阅读感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8 1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远兄中国书法情有独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